学生工作Students
学生新闻
学风建设学术科创学生管理及奖励辅导员风采

交通学院团委争做“五好交大人”系列活动之共青团访谈录--刘岩教授

2016年3月20日 20:02   浏览:3019

四十年前他和我们一样年少懵懂,但他比我们刻苦努力,勤奋好学;四十年后,他和我们一样同为交大人,但他是我们德高望重的老师,值得学习的榜样。这四十年间,他都经历了些什么,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,观摩他的人生画卷,学习他的美好品质。

2016年3月30日下午两点,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团委新闻部一行五人,在大连交通大学本部校区实验馆,对我校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岩进行了采访。

 

刘教授给人感觉温暖慈祥,说话平易近人,在互相介绍以后,采访正式开始。刘教授在列车的降噪方面深有研究,在提及这方面的问题时,刘老师说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,读研读博后曾两次出国,一次是去日本爱媛大学客座研究员,另一次是去日本在铁路方面最权威的研究所—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担任主任研究员,与中国铁路24小时全天运行不同的是,在日本凌晨12点到6点是停运的,因此教授与同事们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降噪的实验。

随后谈到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在铁路上的应用时,教授说道火车的运行对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,每一项都不能高出规定的指标,而噪声研究就是研究怎样将噪声降低,从而达到规定的指标。

刘教授的研究项目几乎都围绕着列车的降噪处理,那当初是因为什么走上了这条道路呢?教授回忆起当年噪声研究在国外普及,但在国内并受不重视,教授介于自己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眼光,选择了这项如今发展很好的方向,教授表示搞科研一定要找准方向。

教授说在他的工作中,除了做科研研究之外,就是教育方面了。由他主编的《车辆修造工艺与装备》(第三版)入选了首批“十二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,且至今仍被多所大学使用,教授说这本教材是给大四的专业课使用的,大四是一个从学校到工厂的转变阶段,所以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,因此教授在编著过程中深入实际,亲自到工厂观摩后,和大家共同编著此教材,这也是这本教材被大家所认可的原因之一。

当谈及日本与国内的铁路方面不同之处时,教授表示日本制造设计严谨,这种严谨的态度表现在大纲,步骤,分析以及结论,每个环节紧密衔接,教授认为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其他的事情,都离不开认真严谨,然而中国人的优势是苦练肯干,这种精神也正是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的。教授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,都要提前做好计划,他就是如此,他会把每天,每周,乃至每个月要做的事情,都会提前计划好,我们也要养成这个好习惯。

随后教授讲道他最难忘的事是他当年作为知识青年考入大学后,四年的勤奋学习及老师的淳淳教诲,让他终生难忘,他谈到自己曾在大连海事读博,也有很多相对来说更好的机会,但是出于对大连交通大学深厚的感情,并抱有一种感恩的态度,毅然决然决定回到母校,为母校效劳。

从1982年至今,刘教授已执教34年,当问及现在学生与以前学生有什么区别时,教授感触颇深,教授说当年基本整个班级都是教室什么时候熄灯,学生什么时候才会离开教室,而如今这种刻苦的学风已不在,学生学习劲头不足,教授认为学生考入大学不容易,不应该浑浑噩噩,应该扎扎实实打好基础,但是教授也认为如今学生信息量大,视野宽广,对事物了解也深刻。

当提到教授在工作中的压力时,教授表示已经习惯压力了,他个人很喜欢足球与游泳,休闲的时候会看看球赛,去海边玩一玩。

当记者问到在大连交通大学成立六十年之季,教授对新一代交通人的期盼时,教授希望大学生应该打好基础,培养自己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,并且教授认为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占首要位置,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。教授还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同学们应该考研,知识就是力量,以后的工作离不开知识的积累。

当谈到我校学生在铁路中的作用时,教授表示外界对我校学生在工作中的评价都很不错,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并且表示工作中更看重的是突出的能力,是刻苦的作风,是钻研的精神。

在采访接近尾声之时,记者发现办公室内挂着教授的肖像画,教授自豪的表示那是他的学生送给他的作品,墙上还有其他学生送给他的画作,教授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还是很骄傲和自豪的。

理论与实践结合,是他的工作方式;认真严谨,是他的工作态度。从教授真诚朴实的话语中,我们深刻认识到:大学不是浑浑噩噩,而是蓬勃 上进;不是安逸享乐,而是勤勤恳恳。




版权所有 ©2016 - 2018 大连交通大学
学校地址: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 邮政编码:116021